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湘潭市:“三点”着“三色”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8-30 16:50:53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湘潭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点”着力,彰显“三色”,创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湘潭模式”,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镇10个,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9个,美丽屋场1230个,美丽庭院星级户171676户。

以“百日攻坚”为突破点,刷新村庄清洁底色。湘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项调研、专题研究,七部门联合出台《湘潭市村庄清洁常态长效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大力推进“治脏、治乱、治差”常态长效模式创新。一是创新清运模式治脏。创新实施“农户分类+入户收集+外包转运”模式,即,在保洁员队伍中专设垃圾清运员,在户分类的基础上,由清运员挨家挨户定期上门收集垃圾,以村为单位开展服务外包,统一转运处理。目前,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垃圾上门回收模式,新配备收集车辆2200余台,取缔小型敞口式垃圾池4000余座,有效解决了垃圾乱堆乱倒和清运不及时等难题。二是创新积分评比治乱。探索“积分制”户评比试点,将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等内容纳入“美丽庭院”“清洁户”等评比范围,开展“一月一评比、一季一公示、一年一表彰”,用积分兑换日常实用生活用品,比出了思想意识、评出了精神风貌。全市共创建“美丽庭院星级户”171676户,占全市农户的35%。三是创新协同联动治差。统筹整合“河长制”“路长制”“林长制”管护力量和资金,大力推行领导带头巡河巡路巡林,打造美丽河湖和“水美湘村”。今年打造样板河湖68条(段),评选10条最美农村公路。韶山市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实现“一年一河(路)段”“一乡一亮点”,逐渐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点。

以“项目推进”为着力点,提升人居环境成色。湘潭市在市委实施“四区一地一圈一强”战略指挥体系中,专门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挥部,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同时任指挥长,专题召开现场推进会,挂图作战、专班调度、项目推进。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技术导则、县域农村生活污水规划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设施规划,指导县市区按照“务实管用、落地见效”的标准,梯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完成村庄“多规合一”规划编制228个,在全省率先完成全覆盖。湘乡泉湖片区规划成果获评湖南省2022年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和案例展评活动一等奖。二是强化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首厕过关制”,引入监理公司,对改(新)建厕所进行全过程监督,发动群众全过程参与。采用新建“化粪池+人工湿地”一体化设备治理散户污水。将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打包形成3大类14个PPP项目包全面推进。目前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其中一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以上,全市乡镇实现垃圾压缩中转设施全覆盖,建制镇实现污水处理厂全覆盖。三是强化建后管护。按照区域和户数实行网格化管理,合理配备垃圾收集点、中转站、回收中心、污水处理厂等设施的管护力量,明确管护标准,做到垃圾污水“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如,岳塘区针对2019年以来新(改)建农村户厕任务统一购买商业保险,并在昭山镇幸福村、荷塘街道正江村成立了以村级集体经济成立农村户厕管护公司,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厕所有人建、有人管、会使用,后期管护能长效。

以“十百千万”为结合点,凸显美丽乡村特色。坚持“十百千万”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和特色资源紧密结合,重点示范和逐级创建紧密结合,逐步形成“核心示范村+辐射周边村”连片提升格局。一是用活红色资源,名人故里添“红色”。充分发挥和挖掘伟人故里、红色圣地、将帅之乡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美丽屋场和美丽乡村的创建,实现环境美化、文明提升与红色教育、研学培训相得益彰。全市结合名人故里和红色文化创建的美丽乡村达21个。韶山市黄田村以毛泽东小道、童年故事等主题打造水过亭美丽屋场和韶峰美丽屋场,结合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成立行知研学,每年接待学生近4000人次。二是激活产业资源,农业园区增“绿色”。统筹整合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资源,集成推进省、市、县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全市规划建设5个乡村振兴重点示范片,每个片区各选定1个核心重点村开展美丽屋场建设,突出“五小”实事(小广场、小阵地、小景观、小菜园、小宣传),开展“五小”整理(乱摆放垃圾桶、乱晾晒衣服、乱堆码柴草、乱放养畜禽、乱搭建杂屋),辐射带动周边3个左右村庄连片创建提升。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园所在的32个村均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如,雨湖区青亭村、泉塘子村结合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打造7个美丽屋场,辐射周边5个村,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增绿添美。三是盘活闲置资源,传统村落留“古色”。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动农民盘活和积极利用闲置农房和资产,在12个村开展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和宅基地试点,发展民宿和乡村旅游。湘潭县乌石峰村利用一栋栋古朴的土砖房,修旧如旧,打造了煎饼坊、陶艺坊等独具乡土风情的“三十六坊”,年旅游营业收入超8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2万元,跻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完)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