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那么几条河,因其“水脉合着史脉”,观尽沿河的沧桑变迁,形成独特的文化视角,遂而成为一个地域的标志。蒲汇塘就是这么一条河。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四季,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蒲汇塘》。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七宝七件宝的传说》之《飞来大佛、氽来钟》。七宝因寺得名,这在史志上早有定论,但相传镇上有七样宝,在民间看来也是有模有样。说起它们的来历,还挺有趣。一起跟着声音,看看飞来大佛、氽来钟的来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飞来大佛、氽来钟
飞来佛:实为南教寺如来铁佛,明朝万历年间七宝镇人徐泮募资筹铸。传说由天上飞来。
氽来钟:明朝永乐年间时任七宝寺住持僧博洽筹建,传说从河中浮来。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连降了七天七夜暴雨,河水猛涨,来势吓人。第七天的午夜时分,天上突然划过一道金光闪电,随之一个惊雷炸响,就在这轰隆一声间,天上降下一物,不偏不倚正巧落在镇南东圣堂的大院内。与此同时,七宝教寺旁的香花浜中,也漂浮来一物,直达寺门。
清晨,雨过天晴,镇上的人们纷纷奔出家门,争相到塘南去观看天上降下的那尊高达丈余的铁佛,回头又奔到北栅口去看浮在香花浜上重达四吨多的铜钟。
七宝教寺的方丈当即吩咐众人,忙将氽来的铜钟抬进了寺院。正设法把铜钟挂了起来,走来了一位游方高僧,他说:“此钟暂不可动用,切记,要待三天三夜之后方可试钟。”说罢念念有词,扬长而去。在场的人们议论纷纷,不知何解。而有个小和尚好奇心切,随手拿起木鱼对着铜钟就敲开了。顿时,大钟发生不同凡响的庄严而又悦耳之声,余音袅绕,令人肃然起敬。大伙正在赞叹惊喜之际,只见那游方高僧怒冲冲奔来,连声长叹:“作孽啊!此钟是以金银铜铁锡五金精华炼制而成的,若要试钟,就得看我能走多远。本来,待我三天三夜走出千里之外,你们再撞钟,那钟声必定能传千里。然而,我方走出十廿里路,钟就要紧敲了,唉,可惜了这口宝钟啊。”他说罢,悄然而去。从此,不到良辰美景时,七宝人再也不敢贸然随意撞钟了。
日前,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四季,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蒲汇塘》。
蒲汇塘位于上海市的西南方向,跨松江、闵行、徐汇三区的部分地区,不算长,不到20公里,但它却是上海西部一条重要的河流。蒲汇塘的中端在闵行区的七宝镇。在这个千年古镇上,有一座横跨两岸的三孔石拱桥——蒲汇塘桥,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由当地人徐寿、张勋筹资建成,距今整整500年。曾备受战火洗礼,几经重修,屹立不倒。早在1963年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蒲汇塘桥上每天人流攒动,摩肩接踵,桥下静静流淌着的便是千年之河蒲汇塘。站在桥上,望西,是松江的九亭镇,泗泾镇。望东,则是闵行区的虹桥镇、徐汇的田林、漕河泾街道。细细探究,这里水脉相通、文脉相连、人脉相亲,有着农耕文明时代的足迹,使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江南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同时这里也有着近现代社会发展、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印痕,是从闭塞乡村走向文明城市的希望之河,找到了通向光明的去路,海派文化熠熠生辉。
可以说,蒲汇塘一路上所经之处无不是人文荟萃之地。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正因为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从而变得卓尔不凡起来,让潺潺流水声也如此清灵。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蒲汇塘还散发着“红色文化”的光芒。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在蒲汇塘沿岸构筑了绵延数十里的碉堡阵地,在攻克过程中,许多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倒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所以蒲汇塘是值得后人为她树碑立传的。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