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曲”见风骨丨探秘汾酒“第一车间” 焦点观察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时间:2023-05-25 05:22:37

汾酒制曲的主要原粮——大麦和麻豌豆,山丹县和永登县,目前也是汾酒优质的曲粮基地之一

山西杏花村距离甘肃山丹县和甘肃永登县,全程1200多公里。汾酒曲只选用大麦和麻豌豆,科学配比是6:4。而选择哪里的大麦和豌豆尤为重要,这决定了清香汾酒口感风味的高级感、清爽味、纯正性。因此,汾酒经专门聘请的地质学家、农学家考察研究后,决定选择“高海拔产区”。

坐落在祁连山北麓山丹军马场因优质的土壤、气候、环境,成为汾酒大麦原粮基地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周边无工业、无污染,是纯绿色沃壤,所产的大麦籽粒大而饱满,淀粉含量高。

种植在这里的麻豌豆,耐寒冷耐贫瘠,一般喜好生长在贫瘠山区的背阴面,对雨水有苛刻要求,其规律一是种植前一周,一是开花后一周内,产量才会有保障。

据山丹军马场大麦种植技术员王佳伟介绍,山丹军马场海拔在2700米,种在这里的大麦品种是垦啤7号。“因为这边海拔比较高,种出来的大麦品种蛋白含量比较高,而且它适合做酒曲,所以尤其适合酿酒。”

用祁连山冰川雪融水浇灌的大麦和麻豌豆制作的酒曲,更有劲道和风骨,清香口感更纯正。

这就是汾酒的塞外“曲”。

制曲是酿酒的第一道工序,非常重要。

随着现代科技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新世纪以来,酿酒界又盛传一句新术语——“水是酒之源,曲是酒之香,粮是酒之韵”。

“汾酒大曲”选用的原料是祁连山脚下的山丹县和永登县种植的大麦和豌豆,然后按照6:4的科学配比制作而成,使得曲坯踩得紧实,如此制取产生特有的清香味和曲香味。

汾酒制曲车间的师傅介绍,每一间曲房大约需要摆放3600—4500块的曲砖,曲砖的间距精准到4—5厘米,行距精准到0.5—1.5厘米,而这些都是制曲师傅一块一块手工摆放的。

曲砖的编排造型会随着时间和火候的变化不断调整,由“一字阵”变成“人字阵”,再由“人字阵”变成“品字阵”等。每一种阵形的打破与重组、变化与调整都影响着每一滴汾酒的品质。

现在的汾酒制曲工艺已经相当复杂且日渐成熟,从卧曲到上霉,从晾霉到起潮火、再到大火、后火乃至养曲、晾曲,每一个阶段都有很多精细的工艺要点。

根据工艺和成曲性质的不同,汾酒大曲分为清茬曲、红心曲和后火曲三个品种。

汾酒三种曲是全世界和全行业创造的,在汾酒酿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三种曲的制造过程基本相同,差别就是升温和降温时的临界点不同,这使得汾酒对制曲工的要求更高。

经分析化验,汾酒曲中含微生物有20个属、31个种,其中霉类有根霉、黑曲霉、红曲霉、犁头霉、毛霉和黄曲霉等;菌类有酵母菌、及逊酵母、毕赤酵母、芽裂酵母、乳酸菌、醋酸菌、芽孢杆菌等。

现在汾酒集团保藏有汾酒重要微生物菌株274株,这些菌株是汾酒集团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微生物学的宝贵财富。

事实上,曲是中国酿酒史上的一大创新,对中国白酒风味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是中国白酒魂之所系。

曲是实现“复式发酵”的先决条件,此为魂之一。

从散曲到块曲,可谓是酒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中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此为魂之二。

除了曲的形状,制曲时堆放方式和温度也造就了成酒的不同风味。

资料显示,北魏时期的酒曲一般是单层摆放在地面上,曲房利用率很低,由于同一空间内的曲块数量少,所散发的热量少,酒曲的培养温度不会很高。

在隋唐时期,曲块的堆积方法有所改良。

唐末《四时纂要》中提到了一种改良过的堆曲方法,就是采用品字型结构堆放曲块。这种堆曲法,能够使得同一空间内所容纳的曲块数量明显增加。曲块数的增加,导致其散发出来的热量以及水分都会大大增加,更有利于各种菌类的生长。

宋代之后,酒曲的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挂曲、草包曲等曲块,其中就包括现在蒸馏酒中常用的大曲。

蒸馏酒中常用到的大曲在宋元时期成型,也是在这一时期,专门的曲房出现了,曲块制作成型后被送进密闭的曲房内,随着微生物的繁殖,曲房内呈现高温高湿的环境,大曲向高温曲方向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现在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制曲的温度与成酒的香型有着密切联系,高、中、低温曲分别对应酱、浓、清香型。

相比同为蒸馏酒的白兰地、威士忌需要借助橡木桶的存储来增加酒体风味,中国白酒的风味很大程度上在选用酒曲时已经确定。

从这一角度来看,曲对中国白酒风味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此乃魂之三。

没有了“曲”,酒便不能被“催化”,就没有了基本风味。因此,酒曲便是那波澜壮阔的中国酒文化的“底色”和“骨架”,有了它,酒便会绽放出多彩的生命活力。

汾酒,承载着传统酒文化的“根”与“魂”。

(宁文)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肖之涵 审核:王金臣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