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校企协同创新 南开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提速

来源:天津日报    时间:2023-08-04 11:21:10


【资料图】

虽然正值暑假,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天开高教科创园的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时,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教授牛志强仍和平时一样,和团队“泡”在新能源水系电池实验室里,商讨科研项目的最新想法。

“我们正在攻坚耐零下40摄氏度低温的新能源水系电池。”牛志强边向记者介绍实验室展示台上不同类型储能电池边说,为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快水系锌电池产业化进程和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团队除了争分夺秒针对在高安全、低成本条件下提高水系锌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实现超长循环寿命努力创新,还依托该团队入驻天开园的天津常兴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成果转化,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科研成果转化展区,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悦及其团队工作人员也在忙个不停。眼下,由陈悦与天津尚德药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抗脑胶质瘤新药进入研发新阶段,距离落地应用又近了一步。

“我们准备更新展板,因为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历时13年研发的原创候选新药ACT001已经通过了国内医院的伦理审查,这意味着近期就会启动II期临床试验,儿童弥漫性内生性脑桥胶质瘤(DIPG)患者可以入组。尚德药缘也在大力推动注册性临床试验,使这个在研新药距离上市更近一步,助力解决此种罕见病患者无药可用的难题。”陈悦说话时,眼里有光,“我们将努力发挥校企协同创新优势,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仅今年3月至6月,学院已与多个地方或企业代表团开展产学研成果对接会增进院地、院企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国家区域发展。”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主任助理、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朱守非说,全院师生近年以大平台、大团队推进创新创造,以大格局、大视野促进成果转化,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学科,深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校企合作,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重要支撑平台智库相继揭牌、校企握手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落地通道愈加畅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作为构建我国在新物质创造领域的原始创新高峰,南开大学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正式揭牌;立足新能源关键材料自主研发,获批成立电源类全国重点实验室,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搭建南开大学—山东联合新农药创新技术研发中心、南开大学—彦博科技新能源电池联合实验室、南开大学—滨化集团联合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与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高新应用技术研究;积极参与天开园建设,举办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多肽学术会议—企业津门行,深入了解天开园建设情况及政策措施,截至6月底,学院共入驻天开园项目11项。

为推动科技成果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师生围绕学科特色发展,明确科研投入方向,不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业务拓展,打通实验室到应用场的“最后一公里”。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苗志伟去年与沧州东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将其研究成果布帕伐醌的规模化生产技术转让给企业。该企业现在实现自主生产这种药,相比以前进口每公斤可节省成本四五千元。最近,他刚从徐州回津,将氟吡菌酰胺、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三种绿色农药技术转让给当地一家企业。“产品正在加紧生产中,预计今年年内上市。氟吡菌酰胺、氟唑菌酰胺的相关产品上市后,可以填补相关国内产品的空白;吡唑醚菌酯的相关产品上市后,能因工艺改进,成本降低至目前的三分之二。”苗志伟说,“我们要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推出更多成果,并在‘科技产业化、成果产品化’的道路上实现‘加速跑’。”(记者 姜凝)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